close

天龍國。天龍部。天龍政策

2014618 18:20

       耗時29年,歷經了13位教育部長所推動的12年國教,在馬總統100年元旦公告中為實現選舉承諾下,決定103年這國教拼裝車正式上路,甚至以先有再好的態度強行推動。

        12年國教打著適性教育、快樂學習、免學費的口號,盼下一代孩子們能在成長的路途上減輕升學壓力、學其所好、發揮所長並快樂學習,為政者心想如此良善的政策,必定能為低瀰的滿意度扳回一城。當社會對免學費正歡欣鼓舞、引頸期盼之際,卻被新出爐的天龍政策澆了一盆冷水,原來免學費和免試只是毒藥外的糖衣,因為方案中完全看不出適性在什麼地方,仍僅是針對入學方式進行調整,對於課綱調整、師資培訓、結構淘汰機制卻隻字未提。天龍部萬萬沒想到這些專家、學者所訂出的天龍政策不但事與願違的重摔一跤,更拉了27萬的孩子與家長共同陪葬。看來天龍國國王的聲望應該沒指望了,反正滿意度9%8%也沒什麼差別了。

      這一年來,開過無數的公聽會、說明會、協調會、座談會,現今的亂象早就在我們預期,而是誰決定一意孤行!強渡關山?是誰該為這亂象負責?是誰該出面道歉,並立即修正?是誰拿教育在國會殿堂中當做交換條件?是教改學者太理想,還是教育官員太無能?

      有人說,『有心無才』不可怕,因為出不了什麼大亂子;但『無心有才』最恐怖,常常造成萬劫不復。全家盟說『5%菁英學生綁架了95%全國多數學生』,不如說是『1‰的教育專家綁架了999‰的學生與家長』。針對天龍政策所帶來的不安與憂心,我們天天看、天天聽、天天討論,不斷的提出建言與方案,但這些官員、專家們卻充耳不聞,或許是補教服務業人微言輕。但事已至此,絕非大家所願,能否平心靜氣再次聽聽我們的建言與方案嗎?

天龍政策一,『精熟』、『基礎』、『待加強』三等第到底是應以人數比例區分,還是應以個人表現常模區分! 

 12年國教家長聯盟      

      甲同學英文錯8題,學者專家說因為錯7題以下的人太多了,所以甲同學你只能屬於『基礎』。甲同學疑惑的說:『可是難度高的題目我都對阿!』,學者專家說:『不好意思,精熟的規定只能18%人數,19%以上就只能是基礎了。』甲同學說:『那為什麼數學是19%?國文、自然是15%?社會是16%?』。學者專家又說:『每個科目是依人數比例計算,不是依答對比例計算』。原來,『精熟』、『基礎』、『待加強』三等第是依人數排序決定,而不是依個人表現決定。是我們國文程度太差,誤會了『精熟』兩字的含義嗎?

12年國教家長聯盟   

 甲同學說:『我總共只錯6題,為什麼我比乙同學錯37題差。』

 學者專家說:『因為你太不均衡,叫你不要分分計較,但沒說不用科科謹慎呀!』

 乙同學說:『還好我每科錯的剛剛好。』

 甲同學說:『適性不是就是叫我們發揮所長嗎?為什麼反而被懲罰。』

 學者專家說:『不要吵,反正你還可以去考特招呀!』

 原來,又是我們邏輯錯誤,適性不能用在這裡,孩子們!犯錯一定要均衡!

 12年國教家長聯盟  

丁同學說:『我每科只比丙同學多錯1題,為什麼我要排這麼後面。』

學者專家說:『你每科錯誤題數都剛好超過了規定的人數比例,你平常太少燒香拜佛了。』

結果,丙同學免試入學錄取第5志願松山高中,而丁同學只能錄取高職。

原來,差5題就決定了天堂與地獄!

       如果專家學者們不健忘的話,應該記得當初基測為何將總分312分改為412分吧!就是因為在312分制度下,甲生四科全對一科錯5PR99上建中,乙生五科各錯1題也錯5PR97只能上成功的不公平現象,才在2009年將總分改為412分。所以,我們必需告訴孩子-過去基測要學會的是錯誤集中,現在會考反而要學會錯誤分散嗎?

【建議方案一】

      大學學科能力測驗自1994年實施至今已20年,學測所採之『級分制』就是希望不要以過去分分計算、題題計較的方式。每科15級分、總級分75級分來區分學生高中3年的學習成果,各大學校系可採總級分方式或依校系學習目標僅參酌某些科目級分方式作為入學標準。這個實施了20年沒有爭議的方式為何不採用?而去發明一個頗具爭議又顯失公平的『精熟』、『基礎』、『待加強』三等第的政策呢?若這些教改專家覺得每科15級分太多,那也可以10級分、9級分、8級分方式來推行呀!如此實施,不但可以適性發展也可以避免上列之謬誤,而混淆了孩子們對價值的錯亂。

天龍政策二,多元學習列入計分。

    均衡學習、服務學習本就應該是孩子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重要且不可缺的一環,但反觀數十年來台灣教育始終以考試分數做為判斷孩子優劣或有無競爭力的唯一標準。教育制度雖應做些政策性調整,但一旦將獎懲紀錄、社會公益服務列入了計分時,一切的良善美意都會走了樣。去動物園撿垃圾是為了免試!去醫院當義工是為了免試!去公益團體服務人群是為了免試!一切一切都與原有的核心價值背離了。最後的結果,大家服務學習都得30分的滿分,當價值背離又人人滿分無從比較時,那孩子們到底得到了什麼?甚至當孩子為不足的學習服務成績擔憂時,老師們也只能礙於家長壓力、學校升學率考量下昧著良心給其滿分,那孩子又如何來看待老師們的價值觀呢?

【建議方案二】

       將服務學習納入正式的課綱課程,將社福團體、醫院或社區,納入服務學習實習機構,讓孩子走入人群、走入社會,去體驗去感受真實人生,從中產生同理心進而了解並尊重生命。多元學習是必要的!是應有具體執行方案的!是應有督導檢核管理的!是教育核心價值需具備的!但絕不應成為入學選才的條件,更不應把這種學習量化成分數,不但無法量化,更需用行動用心去體會的,且每個獨立自主的生命所體會的結果是多樣多元,沒有標準答案的。

 

       所以,服務學習首重『參與』。我女兒讀了一所知名私立學校,每年舉辦園遊會。園遊會賣什麼?準備什麼?全都家長們討論並一手包辦,賣完後獲利學校規定要繳庫!我覺得真的是錯過了一個大好的服務學習機會,園遊會理應由孩子討論,依校內市場需求提供產品並讓其瞭解成本控管、訂價、行銷、分工之學習。將獲利部分捐贈社會弱勢團體並參訪瞭解社會不同角落的生活方式,這才是多元學習的價值所在,而生活學習中處處都有這種巧思。歸根究底,『人是活的,制度是死的。』

天龍政策三,制度複雜,時程冗長。

        從會考免試特招二免獨招,從5月中起跑要到8月中才能全員就定位,耗時三個月。是在懲罰孩子?還是這些天龍國官員與專家沒有同理心?還記得基測是怎麼應運而生的嗎?話說14年前的高中職聯考,從公立高中聯招五專聯招公立高職聯招私立高中聯招私立高職聯招,78月是名符其實的考季,家長孩子四處趕考,優者錄取劣者繼續闖關,且這些考試都是各地方政府自行辦理,真是勞民傷財。而鑑於此,才有了基測的催生,全國統一舉辦測驗,15考區用此依據自行辦理招生事宜。但又擔心會一試定終生,所以有二次基測制度彌補部分孩子的缺憾,這樣的制度實施了13年,也修改了13年,當它已趨於成熟且漸漸為家長與孩子接受及信任之際,專家們又有新的思維-會考。難道基測不能取代會考嗎?難道12年國教一定要否定基測嗎?難道不能將基測去蕪存菁嗎?怪不得李家同說:『別鬧了,回去基測吧!』

       政策的制定應以便民、簡化、且人人易懂,否則再冠冕堂皇的理由,再立意良善的美意,都無法獲得民眾的認同,更帶來許多的民怨。這絕對不是12年國教推動的初衷。

【建議方案三】

《方案1.》先特招,再免試

       明星學校、菁英教育不能廢,也不該廢。因為菁英教育也是適性學習的一環,就我個人的看法,菁英教育是有存在的必要,世界先進國家亦是如此。若這些衛教人士覺得這樣會影響部份人的受教權,那也應該順其自然發展,而不應有人為操作的痕跡,畢竟台灣是一個自由民主的社會,『明星學校』是孩子明星,不是學校明星,當有一天明星不想再聚在一起,那學校自然也不再明星,若真如此也需循序漸進,而非制度綁架。既然如此,何必讓多數孩子陪菁英煎熬3個月呢?所以,建議5月中辦特招,6月會考免試。如此也不需讓9年級的孩子畢業前1個月在學校無所事事處在一個無政府的狀態下浪費生命。

《方案2.》兩試合一,畢其功於一役

        大學入學近20年來都用『學測』及『指考』當作大學選才之標準,近年來業已開始考慮兩試合一的可能性。那我們來看看『會考』與『特招』的差異性在哪?過去基測是『中間偏易』;而會考是『難易適中』;特招則是『有鑑別度』。用白話文說就是基測、會考、特招的命題都是從心測中心的題庫中依難易度篩選而來,配合不同考試增減需求難題比例來改變命題方向。既然如此,將會考、特招兩試合一不是畢其功於一役嗎(如下表)

12年國教家長聯盟  

       如此實施,6月初會考,6月底每個孩子都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位子,各取所需,皆大歡喜。官員、專家們把『暑假』還給孩子們吧!

天龍政策四,作文當道,科舉再現。

12年國教家長聯盟  

      首先,我們來討論作文考科的演變及重要性,2001年基測實施時並未規劃國文作文,直到2006有位英明的教育部長說『三隻小豬』是成語後,社會賢達都覺得國語文低落、外星文當道且事態嚴重,因此增加了作文考科分為0~6級分,共7級,且級分X 2列入總分計算(滿分312),歷年作文成績分佈,約80%的學生為4級分或5級分,所以並未產生任何爭議。作文又稱『語文表達』,它除了是一種文學外,也是一種語表的思維與邏輯,語表沒有對與錯,語表沒有一定標準答案,語表的好與壞多屬主觀認定!

       所以,當85%學生都有4級分以上時,代表多數孩子語文的思維、邏輯與運用是沒問題的。並不會造成未來專業知識的學習障礙,這不就是我們的最終目的嗎?但當非客觀的作文列入比序條件時,『作文』就再也不是『作文』了,就會有了6級分的成功方程式,侷限了人的思維與想法。學校不是工廠,教育不是生產線,孩子更不是標準化下的產品,我們應給孩子們方向,給孩子們空間,給孩子們自由揮灑的勇氣。

      中華文化文學之美絕不可偏廢,但也不應賦予它原罪,所以語文表達有其存在的價值,端看制度給他什麼樣的生命。

【建議方案四】

《方案1.

       作文原來比序位置是在總量標示、各科標示之後,但被部份衛教團體質疑如此會等同基測因而躍升為同分首項比序(並非全國如此)。而總量標示、各科標示是為了解除大家對抽籤的恐懼而生。其實要符合大家需求,之前申請入學實施了7年的方式倒可採用又不失公平,就是各校自訂作文門檻,這7年來從未有家長、學者質疑的方式為何不能繼續沿用呢?

《方案2.

       104年會考起,英文科要加考英聽占英文20%,數學科要加考非選擇占數學科15%,既然英聽及數非選擇已納入該科三等第中計算,那國文作文又有什麼理由或困難不能加入國文科佔15%20%呢?若專家又說如此不妥,那大學入學國文作文為何列入國文科計算呢?所以,當作文列入國文科可簡化此制度的複雜性又具備大眾接受的合理性,何樂不為?

天龍政策五,懲罰性志願序扣分。

12年國教家長聯盟  

       官員、學者說希望孩子們能就近就讀,所以志願填近的就好。難道這些天龍人不知道各行政區學校數及招生人數並不均衡嗎?難道他們認為大家喜歡每天舟車勞頓去就學嗎?難道專家不知道北高都可以一日遊了,台北交通很便利嗎?難道專家不知道學校的資源、管理有差異嗎?難道一切只要就近就海闊天空了嗎?難道孩子們想追求卓越有錯嗎?若以上的疑問都是否定的,那為什麼要在志願填寫時懲罰一個15歲的孩子?志願序扣分與孩子適性學習又有何關聯?

       讓社會大眾充滿了這麼多疑問與憂心,難道官員專家們不用說清楚講明白嗎?教育部長不能只用『不好意思』來告訴我們,不是每次的『對不起』都能換來一句『沒關係』。第一夫人美青姐不是說百姓聽不懂就耐心的多說幾遍嗎?更何況現在已經不是百姓聽不懂的問題,而是百姓說的官員聽不懂!

       基北區有194所學校,有584科系,選填第一志願有778種可能,『降低志願,安全錄取』成為每一個人別無選擇的策略,當沒有詳細充分的資訊又要依序扣分時,真的是天人交戰憂心不已。很多事是循序漸進的,別想一次到位,學校的社會評價是不可能一口氣被扭轉的,例如過去的景美不是女生的第三志願嗎?經過二十年,景美已是女生的第13志願了,可是景美有因此變差嗎?答案是否定的。只因為近20年公立高中如雨後春筍般快速增加,而筍的好壞不是政府說了算!我相信『花香蝶自來』;很多家長孩子不是自動就近入學了嗎?這個結果不是自由意識形成的嗎?所以政府不用管太多,建立合理具有公平性的架構,其他就交由社會大眾自行判斷吧!我們都不是笨蛋,但官員、專家們我就不知道了。

       今年立刻停止一免放榜,讓特招先就位,重新填二免志願,取消志願序計分,公佈詳細的比序累計人數,所有人應有的權益都不會被犧牲,如此基北區75000個家庭會歡欣鼓舞,普天同慶。以上是我做夢夢到的,絕不可能發生,因為他們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官』。

【建議方案五】

      當今年因志願序懲罰性扣分制度已帶給家長擔心、孩子憂心,社會失去對制度的信心。如此的結局,是制度上理想性太高、可行性太低、同理心不足所造成的。當官員被責難質疑時,又急就章提出了104年修正方向,欲將部分學校分群,當填同一群組之學校不扣分,若依此案修正必將帶來另一災難,學校將被貼上標籤,永不能翻身,萬萬不可為之。建議取消志願序,把選擇權還給孩子,時間會為官員、專家們完成就近就讀的目標。但這樣修改可能有違專家們的理想性且顏面掃地,那就退而求其次,免試志願採每5個志願不扣分,先讓社會大眾減少恐慌,將12年國教好好推動下去,否則民怨一定會不斷升高。制度除了是入學的根據外,更是孩子成長過程學習的一部分,若孩子從小就覺得不公不義!不知為何而戰?不知為誰而戰?錯誤的價值從小萌芽,那才是國家社會亂源之源頭。

        如果經過『教育』與『努力』是最能夠消除財富分配不均的一帖良藥,那我們的教改是不是走在一條不能折返的死路上?任何事物的學習與訓練過程本就充滿著挑戰與考驗、挫折與樂趣,若沒有了日曬雨淋、永不放棄的曾雅妮,又如何產生LPGA球后呢?若沒有選秀失利越挫越勇的林書豪,又如何會出現『林來瘋』呢?快樂學習是大家心所響往的過程,但絕不會人人如其所願。當事與願違時,我們應該教育下一代的孩子們如何在學習中找到快樂?如何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挫折時仍能甘之如飴?關鍵是我們給了孩子們什麼學習動機?不應該永遠教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而應先學習喜歡自己做的事。當我進入知天命之年後常在想應該是快樂學習?還是應在學習中找快樂?應該是快樂工作?還是在工作中找快樂?應該是快樂生活?還是在生活中找快樂?我的答案都是後者。

    『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在看盡天涯路之前多是孤獨、挫折、沮喪居多,但我深信挫折是我們最好的老師。有成就的官員、專家們,不要築起了一座座高牆,挖了一條條護城河來跟社會大眾對話,『亡羊補牢,猶未晚矣。』請你們高抬貴手拆了牆,搭座橋吧!真正的專家是在民間不在官府,傾聽才能雙贏。在台灣這塊土地上,我們這一代完成了一些事,也犯了一些錯誤;帶給下一代安逸的生活,也留下了許多挑戰讓他們承擔。他們不需要按照我們的生活方式;他們會活出屬於自己的藍天。

      所以,我們這個世代,應認真的反省,為他們多留下一些資產而不是負債!

轉載 face book 李俊德  先生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84700229866178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蘆洲阿志 的頭像
    蘆洲阿志

    三證房仲蘆洲阿志

    蘆洲阿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